无极小说吧 > 紫箫记 > 第三十九章 自投罗网
夜间

紫箫记

        

姜绍康父女带着几个家人,沿着青溪到京城的大道,走了一天,也没有追上曹琚。直到日色西垂,才停止追逐的脚步。


        

一名樵夫从山岭间下来,姜绍康跳下马,问:


        

“老丈,有没有看见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骑着一匹青色的马,从这里经过?”


        

樵夫放下柴担,想了想,答道:“是有这么个人……今天刚天亮的时候我看见过,从青溪那边过来,一个长得很俊俏的孩子。”


        

“您是说,早上看到他的?”姜绍康大惊。


        

“是,我早上去卖柴,看到他……”


        

姜绍康惊愕地向樵夫拱拱手,望着京城的方向,张口结舌,不知如何是好。


        

“父亲,这可怎么办啊?”蕊初坐在路边,忍不住哭了起来。


        

姜绍康心乱如麻。他在女儿身边坐下,双手抱头,把这些事情从头到尾想了一遍。昨天午后,他和翁茂溱以及将军魏念祖、府丞张克己他们说了一下午的话,那期间聊到了岳遵案,也说到了曹慎修下狱的事儿……莫非,那个时候,曹琚就在外面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他心中一沉,霍地跳起来。此时曹琚逃回京城,不敢想象意味着什么。


        

“你们几个,继续往前追!追到曹公子,不由分说,立刻把他带回来!”


        

“是!”几个家人答应着,快马加鞭,继续向京城方向飞驰而去。


        

“蕊初,咱们回家等着吧?”他俯下身,试探地问女儿。


        

蕊初抱着双膝,用力摇头。


        

“你看你都一天水米未进了,让他们去追,放心,他们肯定能追上琚儿,”姜绍康耐心地劝导道,“等他们把琚儿带回来,看到你这副样子,琚儿肯定又会心疼了……”


        

蕊初这才抬起头,双眼红肿地望着父亲。姜绍康伸手扶起女儿,扶她骑到马上。他自己也上了马,向青溪城的方向徐徐走去。


        

——


        

姜家人在黑灯瞎火里跑了半夜,临近三更时,到达了一处驿站。马匹实在是太累了,不歇一下再也跑不动。此刻他们倍感心急,却也不得不下马休息。他们敲开了驿站的门。驿卒打开门,放他们进来。


        

“大哥,你看那是不是咱家的马……”一个家人惊问。


        

为首的家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吃惊地说:“就是咱家的马!——老哥,是什么人把这匹马放在这里的?”


        

“大概是午时吧……对,就是午时,一个很俊俏的孩子,拿着一支金色令箭,调走了驿站的快马。”


        

“午时……”一行人闻言,面面相觑。


        

——


        

清早,一骑飞马冲入悬道门,进入外城,沿着米市大街一路狂奔,不过眨眼间的工夫,就在老槐树下曹家门前止步。马上的少年,跳下马来,望着熟悉的家门。门上已经贴了封条,几名士兵正靠在一起昏昏欲睡。马鸣声和少年的脚步声惊动了他们,他们纷纷跳起身来。


        

“你是什么人!”当先的士兵喝问。


        

“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把我家封了?”


        

“我们是大理寺的!你是曹珌还是曹琚?”


        

“我是曹琚!”


        

“绑了!”为首的士兵一挥手,几个人就拿着铁链镣铐围上来,不由分说就用沉甸甸、冷冰冰的锁链麻利地将他锁住。曹琚意图挣扎,却完全无济于事。


        

“你们干什么?为什么抓我!”


        

“为什么?”为首的士兵狞笑着,顺手一鞭子抽在他脸上,曹琚顿时感到火辣辣的一阵痛。“问那么多干什么?到了大理寺,你自然会知道!带走!”


        

曹琚感到双腿已经不属于自己了,他被他们拖上一辆囚车,上了锁,在早起的京城市民众目睽睽下,囚车转向内城方向,疾驰而去。


        

“这是曹家二公子吧?”


        

“可不是嘛!这孩子太急,什么事情不搞清楚,就跑回来了……”


        

“这可坏了……”


        

说着,围观的市民也都纷纷散去,谁都不想大清早地就沾上这股晦气。只有一个俊俏的黑衣少年,手拿一个冒着热气的肉馒头,目瞪口呆地望着绝尘而去的马车,仿佛还没有从刚刚的惊愕中回过神来。


        

——


        

直到被投入大理寺的重罪牢房,曹琚才有时间去想,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间单人囚室,没有窗户,经年潮湿寒冷。借助走廊里传来的微弱的光芒,隐约可以看到,墙角铺着一堆稻草,上面是一领肮脏破旧的草垫,一床看不出本来颜色的烂被子。另一角是便桶。三面土墙,一面栅栏,囚室门被锈迹斑斑的铁锁锁起来。草垫子散发出难闻的恶臭。这就是眼下自己的处境。


        

八月十五日黄昏,他在青溪府的竹林里探听到世伯等人的对话后,急不可耐地到后槽偷了世伯那匹青鬃马,悄悄溜出府衙,历经一天一夜的狂奔,赶回京城,迎接他的却是已经被抄了的家。


        

父亲、母亲、祖母,他们身在何处,下落如何,他现在一无所知。哥哥嫂嫂是否已经回京?是否也已经身陷囹圄?他不敢去想。难道曹家就这么败落了?


        

连日的奔波和尚未完全康复的身体,在潮湿阴暗的囚室里,仿佛是一株孱弱的草,经历暴风骤雨的压迫。他顾不得那草榻的恶臭,把那脏臭的被子裹在身上,望着那影影绰绰的灯光,眼神里充满绝望。


        

——


        

正午时分,鹧鸪的鸣叫声响彻陈南府东郊的山林。


        

古井驿站的后门,响起一阵急促的拍门声。阮俏儿从官厅走出来,快步向门口走去。她依然手持团扇,曳动裙裾,那张俏丽的脸庞上挂满了不满的神色。她取下门闩,开了门,几乎和迎面闯入的林浪撞了个满怀。


        

“林浪哥!”她惊讶地喊道。


        

“三姐一会儿来,借你闺房一用。”林浪无心多说,急切地答道。


        

“好呀好呀!尽管去用!”俏儿脸上闪现出异常兴奋的光芒。


        

“对了,俏儿,”林浪止住脚步,转头对她说,“门外怎么有个死人?你快让人去看看。”


        

“死人?”阮俏儿吓了一跳,“怎么会有死人?”


        

“唉那我哪里知道,都臭了!”林浪撇撇嘴,急促地答道,“对了,让伙计送几个肉馒头上来。”


        

“哦哦行,你快去吧。”


        

不等阮俏儿说完,林浪的身形就从楼道间消失了。


        

俯卧在古井驿站后门外的,是一个年轻女子。她僵直地趴在地上,一头黑发肮脏而凌乱地披散着,一身白色的衣裙鞋袜又脏又破。


        

阮俏儿又是嫌恶又是怜悯地摇摇头,捂住鼻子。


        

“这人怎么会死在古井驿站门口?”一个伙计问道。


        

“兴许又是典州逃难过来的难民呢。”另一个伙计揣测道。


        

“一个姑娘家,从典州过来,一千多里地呢……真可惜。”阮俏儿咋舌道。


        

“俏儿,那怎么办?”伙计问。


        

“怎么办?算咱们倒霉呗!你到镇子上去买一口薄皮棺材,给她埋到后山去吧。”


        

“好嘞!”


        

恰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阮俏儿和两个伙计循声望去,邱三姐——岳思娴骑着一匹白马,从府城方向往这里疾驰而来。她身着一袭红色斗篷,迎风飞舞,红白相间,煞是好看。


        

“俏儿!”她止住马,问,“怎么了?”


        

“三姐,这里倒卧了一个。”


        

岳思娴跳下马,走到尸体面前,掩住口鼻,把那俯卧的尸体翻过来。


        

“一个女子啊,长得应该挺不错的。唉。”


        

“我已经让郑大哥去镇上买棺材了。”阮俏儿答道。


        

“既然死在咱们门口了,也算和咱们有缘。俏儿你也去一趟,买身衣服,给她收拾一下吧。”说着,岳思娴从袖子里掏出一锭银子,递到阮俏儿面前。


        

“噢。”阮俏儿应道。


        

岳思娴推开门,又回过头来,用马鞭指指尸体:“叫两个人,拖进去洗洗。”


        

“这……”伙计有些为难。


        

“我给她洗。”


        

“这,三姐,”伙计迟疑地说,“这挺晦气的……”


        

“去化觉寺请师父来念念经呗!”岳思娴有些烦躁地说。不等伙计答话,她就进入驿站。


        

“三姐交代了,就去吧!”阮俏儿对那个迟疑的伙计说,“郑大哥,套上车,咱们去镇上。”


        

岳思娴在楼梯口,恰逢端着肉馒头的伙计。她顺手接过来,上了楼,来到阮俏儿的卧房门前,伸手推开房门。


        

迎面传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气。靠窗的博山炉里,暖烘烘地点着香;门前的桌子上,一个粉青花瓶里插着几支还没凋谢的桂花。


        

岳思娴把肉馒头放在卧房中间的桌子上。


        

“林浪,下来吃东西了!”她头也不抬地说。


        

林浪从房梁上呲溜一声窜下来,在桌子前坐定,抓起一个肉馒头,就大口吃起来,吃得满嘴油浸浸的,汤汁顺着嘴角流到桌子上、地上。


        

“哎呀你慢点儿!看你造得……”岳思娴赶忙去找帕子,“这是俏儿的卧房,她从来不在屋里吃东西。这么精致的房屋让你给弄得……”说着,她把一幅绣帕递给林浪,“快擦擦嘴!”


        

林浪无视那精美的绣帕,顺手接过,就去擦嘴上的油,看得岳思娴又是心疼又是无奈。



紫箫记》是作者:铅未落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