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爷子是文化人,为了招待曹家舅哥,拿出了珍藏的小半瓶汾酒,三个大男人就着炖猪肉,珍惜地抿着抿着喝完。
老爷子拿只筷子敲着空碗,摸着胡子摇头晃脑,用了京韵低唱浅吟:“……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唱罢给富贵和两个孩子都夹上一块肉,这才捡了块半肥半瘦的塞进自家嘴里,细细嚼碎,含了会儿才慢慢咽下,满足地叹了口气。
“莫理他,老头子沾点酒就喜欢发酒疯,拽酸文,啥人听得懂其!
敲个碗,也不怕把菜敲没了。
富贵多吃点,阿奶就喜欢看小子们吃得壮壮实实的。”
江南乡下旧俗,道是拿了筷子敲碗,会把下饭菜敲得没了。
钱家阿奶笑眯了眼,一个劲地劝老曹家叔侄俩吃肉。
自家老头子迂是迂了点,可眼光真正好。
当年人家都说乡下人家沾不得,哪里能结亲,他偏偏打定主意,讲是曹家门风正,连亲不会吃亏。
果然这些年来,媳妇能干爽气又孝顺,两家互相帮衬,日子过得顺当,一点没有给她找过什么气受。
如今城里都缺供应粮,供销社里连肉骨头都见不到几根,乡下只有更困难,亲家居然打着只野猪还记挂自家,这是真正一家人。
曹庆贤不会说话,亲家阿爷一劝酒,妹夫一声敬,他就举杯干掉,三杯下肚闷头栽倒,只剩富贵大侄子与钱家的男人们一道谈天说地。
曹富贵倒是也想喝一盅,大姑一瞪眼:小小人家毛都没长齐全,喝甚酒?还是姑爹说好话,让他舔了杯底一小口,也算是男子汉酒到杯干了。
待到男人孩子都吃饱,钱家阿奶便和曹大姑一起忙和床铺被褥,让孩子们先睡了。
几个大小男人搬了板凳一道就着几颗炒黄豆继续聊,曹二叔趴在一旁呼呼大睡。
曹富贵年纪虽小,但他一向到处混,场面也见过,嘴巴又甜,倒是能和姑爹说到一处。
尝着黄豆喷香,心头一动,问钱家奶奶讨要了些生黄豆,打算试着在炼庐里种种,说不得还能炼出些酱油、豆浆豆花什么的,岂不妙哉?钱家阿爷问起几句乡下收成,听说大半队员口粮不够吃,也是眉头打百结,叹息一声,悄悄叮嘱,能存粮就存粮,明年怕是更难熬,他也很是赞同亲家老太太的备荒存粮之举。
可惜城里按户头配给,粮食也是紧俏,想多买些都无处买。
曹富贵趁机向钱家阿爷和姑爹悄声说起,粮食他有办法,但山里人家性情古怪,不要现钱,要玉石金银硬通货来换,最好是玉器。
要是能搞到不拘什么玉器,他倒是可以帮着递个信淘换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