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小说吧 >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 第六辑 人体(2)
夜间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人为什么会觉得累


        

累的感觉是每个人都熟悉的,筋疲力尽,头昏脑胀,正在进行的活动不想再进行下去,只想休息……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会觉得累呢?


        

累,也就是身体产生了疲劳,不同活动产生疲劳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也就有了许多解释疲劳的学说。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需要能量的,当肌体缺乏能量时就无法继续活动,就好像一辆电动玩具火车,没有装电池,就不能开动;而电池快用完时,也跑不快甚至跑不动,这就是能量耗竭(jié)学说。你想想,如果你几天没吃饭,是不是连上楼都会觉得累?


        

第二种学说是代谢产物堆积学说。就像烧煤渣一样,身体利用能源物质燃烧产生能量时,也会产生一些物质,就叫做代谢产物。通常,机体会及时消除这些代谢产物,不会影响人体的活动,但是当它产生过多过快,超过消除的速度时,比如,剧烈而持久的运动。它们就在体内慢慢堆积起来,产生一些对身体有害的影响,就好像煤渣过多,燃烧不旺一样,使身体疲劳。


        

我们体内有许多离子,比如镁离子、钙离子等,它们对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有着重要作用。通常,它们都处在身体某一特定位置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过度的活动会使它们离开原有位置,就好像一座工厂,工人们脱离了各自的岗位,工厂就不能正常运转一样,身体产生了疲劳,不能完成原来的活动了。这种疲劳,称为离子代谢紊乱。


        

身体的运动要由大脑来发出命令,作为决策者,大脑细胞总是处在紧张状态中,长期下去就会损伤脑细胞。为了减少脑细胞的耗损,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脑细胞便不再紧张地接收和发布,而处在懒散的休假状态,这样我们就会感到昏昏欲睡,疲惫(bèi)乏力。其实,这种累的感觉正是为了保护脑细胞,所以,这种疲劳叫做保护性抑制。


        

关于疲劳的解释还有许多,目前还无定论,但无论怎样,累了就要休息,否则,就会把身体拖垮。


        

知识点:疲劳、能量耗竭、离子代谢、保护性抑制


        

为什么整天什么都不做还会饿


        

当做完运动以后,我们会觉得肚子特别饿,这是因为运动时,我们的身体用掉了许多能量,于是肚子里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转变成能量的过程加快,以便满足我们的需要。肚子里的食物减少了,就产生了饥饿的感觉。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即使我们整天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干,也会觉得肚子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食物被消化、吸收后产生的能量,除了供给人体进行运动以外,还有其他的用途。包括维持人的体温和基本生命活动。维护体温是指我们吃的食物不断转化为热量,使体温始终维持在36.5℃左右。我们的身体可以进行各种活动,除了我们能看见的手、脚和身体的外部活动以外,还有我们看不见的身体内部脏器的活动,这些就是基本的生命活动。外部的活动是可以随时停止的,而内部脏器的活动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如果它们的工作停下来,我们的心脏就会停止跳动,胃、肠也不再蠕(rú)动,于是血液的流动就会停止,食物也不能进行消化、吸收和利用了,这样,维持我们生命的各种物质都不能到达全身的各个部位并产生作用,我们的身体就会因为缺少营养和能量而死亡,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因此,我们躺在床上的时候,身体里的许多器官仍然在不停地运动。


        

正因为要维护体温和基本生命活动,所以食物制造出来的能量会不断地被利用和损失掉。同时,食物变为能量后就逐渐减少,身体里没有了贮(zhù)存的食物,就会向大脑发出警告,使我们感到饥饿。另外,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能量还要提供身体的这部分需要,所以,我们整天什么也不干,也会觉得饿,只不过没有做运动时饿得快而已。


        

知识点:饥饿、能量、维持体温、基本生命活动


        

为什么不能憋尿


        

我们每天都要喝水、吃东西。许多食物中都有一定量的水分,这些水分和我们喝的水一起在身体中的流动,其中大部分被利用,而没有被利用的那部分水则连同其他一些废物一起进入我们的排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身体不断产生多余的水分,它们形成尿液后会贮存在膀(páng)胱(guāng)里,当存到一定量时,再通过大脑发出命令,进行排尿。可有的人当膀胱里已经贮存了一定量的尿液时,还不去排尿,这就叫憋(biē)尿,这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为什么呢?原因有两个。


        

首先,我们的膀胱是一个有一定伸展性的囊(náng),就像一个有弹性的橡皮口袋,平时,膀胱很小,当里面的尿液越来越多时,膀胱就被撑大。但膀胱的伸展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尿液贮存到一定量时,会刺激膀胱的感受器,感受器就会向大脑报告,使大脑做出决定,指挥负责排尿的肌肉产生运动,进行排尿,膀胱把尿液排出体外后,就又缩(suō)回到原来的大小。但如果这时硬憋着不进行排尿,尿液在膀胱里越积越多,超过了膀胱的伸展范围,它的正常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大脑对它的正常支配就会“失灵”。如果长期这样,膀胱就会由于总是处在伸展的状态而失去弹性,像被拉松了的皮筋,不能恢复原状了。


        

另外,我们人体不断地产生和排出尿液,是为了维持身体的正常工作。如果总是憋尿,大量的水分和身体产生的废物排不出去,堆在人体内就会损害健康,还会引起疾病。


        

因此,憋尿对身体是很不好的,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有了想上厕所的感觉就马上去,不然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知识点:憋尿、膀胱、弹性、损害健康


        

为什么有些人睡着了会流口水


        

我们常常能看到有人在熟睡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流口水,不仅仅是小孩子,大人、老人也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口水其实是唾(tuò)液的俗称,是由我们口腔里的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它可以滋润我们的口腔及咽喉等部分,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有口干舌燥的感觉了。在白天,唾液不断分泌,我们也不断地把它咽到肚子里去,不会让它流出来。换句话说,我们是可以用我们的意识来控制它们的。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意识的作用基本上不存在,也就不能自觉地把唾液咽到肚子里,所以有时它就会不知不觉地流在外面了。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熟睡的时候流口水。因为当我们熟睡的时候,唾液腺的活动要比我们清醒的时候少得多,再加上我们无意识的吞咽动作以及嘴唇的封闭作用,唾液一般是不会流出来的。可是如果我们不小心得了感冒,鼻子无法呼吸的话,口水就会不知不觉地流出来了。另外,若是白天工作学习得太累,晚上睡得过沉过熟,也会闭不紧嘴而使口水流出来。


        

我们平时可能常会看到可爱的宝宝或是高龄的老人流口水。婴儿流口水是因为他们还不会咽口水,只要嘴里的口水一多就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了。而高龄的老人是因为年纪大了,身体各个部分的机能都在衰退,口周的肌肉松弛,所以才会流口水。这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知识点:口水、唾液腺、机能


        

为什么孩子长得像父母


        

从小到大,总是有人评判我们究竟长得像父亲或是像母亲,无论怎样,父母的音容笑貌、体态行为,甚至智力喜好、身体素质等都在子女身上得到了或多或少的体现。那么,为什么我们可以继承到父母的这些特征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人是怎样生长发育的。个体的发育,并不是随机的,从受精卵开始,我们就按照一套即定的程序在成长,比如,将要长成男孩儿还是女孩儿,血型是A型、B型、AB型还是O型,头发是黑的还是黄的,是双眼皮儿还是单眼皮儿……这成千上万个特征就是由这套程序决定的。记录这些程序的物质叫做基因,一个基因就像录音带里的一段磁带,这个基因决定的特征就像这段磁带能够放出的一首歌。一盘录音带里完整的一卷磁带就是一个脱氧核糖核酸(DNA),这卷磁带再加上带盒(蛋白质)就构成了一个染色体。人体的细胞内有46盘这样的录音带——46条染色体,两两配对,构成23对。其中22对染色体无男女差异,决定性别以外的其他所有特征,称为常染色体;1对染色体男女不同,决定性别,称为性染色体。同一个体不论年龄大小,也不论是身体的哪一种组织,每个细胞内的染色体基本上是恒定的,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正常地生活着,他体内数不尽的细胞,每一个细胞内都有46盘相同的“磁带”。当父亲生成精子时,23对染色体一分为二,每个精子中只有23盘“磁带”;同样母亲生成的每个卵子中也只有23盘“磁带”。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受精卵就同时拥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46条染色体。受精卵不断地分裂,形成胚胎,每次分裂,磁带都要再录制一遍。所以,当我们出生时,体内每个细胞都带有父母给我们的46盘“磁带”,这些磁带放出5-6万首生命之歌,于是,我们就长得越来越像父母亲了,因为,这些歌都是父母曾经唱过的呀。


        

知识点:父母、基因、染色体、精子


        

为什么有些人睡觉时会打呼噜


        

恐怕大家都饱受过别人睡觉时打呼噜的那种干扰。打呼噜可真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打呼噜的人睡得香甜,可别人就“倒霉”了,怎么也睡不着。奇怪的是,有的人睡觉从不打呼噜,可有的人刚躺下一会儿就鼾(hān)声如雷了。那么,打呼噜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体吸入的空气,首先必须经过管道运输才能到达肺部。这一管道就叫做呼吸道,它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终未支气管组成的,这个管道可不像硬梆梆的自来水管,它的某些部分是有弹性的,可以弯曲、变形。所以气体通过呼吸道时会受到阻力。当气体经过鼻咽部时,常常受到口腔中叫做软腭(è)结构的影响,因而增加了气流的阻力。特别是在入睡以后,软腭的肌肉松弛下来,更加给空气通过呼吸道增加了阻力。


        

打呼噜时发出的声音,就是因为空气从肺内出来,经过弯弯曲曲的呼吸道,冲向松弛的软腭,引起软腭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特别是在睡觉时身体处于仰卧位时,头曲向胸部发出的声音更响。儿童、老人的软腭通常软而松弛,所以容易发出鼾声。


        

要防止打呼噜,关键就是要保持气流通过呼吸道时不受到阻力,畅通无阻。有人设计了一种脖套,像治疗脖子扭伤时用的套子,戴上睡觉,呼吸时空气就不会受阻而打呼噜。


        

知识点:呼噜、呼吸道、气流、阻力、软腭


        

为什么早餐很重要


        

一日三餐,是我们人体获取营养的途径。


        

俗话说:“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


        

每当我们吃过饭后,大约经过4个小时,食物通过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在4小时以后将全部排空。因此,为了不断给人体补充能量,必须4-6小时安排一次用餐。但有很多人违背这种客观规律,忽视早餐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中小学生,为了赶时间,竟然不吃早餐,这对身体是有害的。


        

我们经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当我们经过8个小时的睡眠后,会感到特别的精神,自然上午的工作、学习效率要比下午的要高。但是,许多人为了赶时间,就把早餐“省略了”。其实,这是一个很不明智的选择。


        

不吃早餐,工作、学习的效率会下降很多,有些人却不相信:“没有那么夸张吧。不就一顿早餐嘛,我不吃照常生龙活虎。”真的吗?我们来看一看。如果不吃早餐,也许一开始没有什么影响,但时间一长就不行了。我们的胃就好像一个食物加工袋子,我们所吃进的食物都要经过胃,把食物一点一点地磨碎,达到消化吸收。当胃里没有了食物,但胃还是要不断地摩擦,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胃痛,再加上没有食物供给能量,常常会出现头昏、无力、心慌、出冷汗等。这时候,工作、学习的效率还能高吗?如果不吃早餐,但却在早上进行剧烈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时,会提早感到饥饿,影响工作。


        

那有的人会说:“我早餐虽然没吃,那我中午和晚上把它补回来不就行了吗?”我们说这样就好像把胃比做一个不大的口袋,让它装下比它大得多的东西,超出了这个口袋所能承受的范围,结果是,这个口袋会因此而破裂,当然我们的胃不会破裂,但是会像那个口袋一样受到损害。


        

所以,早餐很重要,一定要吃。


        

知识点:早餐、效率、胃、口袋、破裂


        

为什么睡觉前不能吃零食


        

睡觉前吃零食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它究竟有哪些坏处呢?


        

首先,睡前吃零食,尤其是糖果或饼干一类的食品,容易生蛀牙。因为在我们的口腔内隐藏着一些坏分子,如变型链球菌、乳酸杆菌等,它们能利用糖形成一种菌斑,粘在牙缝和牙齿的凹沟里,这种菌斑便成了它们的藏身之所,它们在菌斑内生存、繁衍,生出更多的细菌,这样它们就会生成更多的菌斑。同时,它们还能生成一种叫乳酸的酸性物质,别看我们的牙齿很坚硬,但是牙齿最怕酸的东西,因为酸的东西会使牙齿内钙丢失,以至使牙齿软化。如果不信,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生鸡蛋,一个放在醋里,另一个放在水里,几天以后你就看到放在水里的鸡蛋仍然和以前一样,但放在醋里的鸡蛋的皮却变得软软的。白天时我们的口腔活动很多、可以分泌大量唾液,使糖溶解稀释,另外口腔运动时的摩擦也可以减少菌班附着的机会,这样白天时变型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等一些坏分子就不容易作坏事了,但我们睡着后,口腔的运动减少,这时,这些坏分子就会趁机捣乱,所以睡前不要吃零食,而且一定要养成刷牙的习惯。


        

其次,入睡后身体的各个器官也都会进入休息状态,我们刚吃进的食物就会留在胃肠内,不能被及时消化,这时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


        

知识点:口腔、菌斑、消化


        

夏天为什么喝绿豆汤好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有时候实在太热,不少人会觉得不想吃饭,而且有头晕乏力的症状。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除了温度高外,空气湿度也很大,人体难以适应。


        

出现这种症状,可采取饮食疗法。其中最方便易行的莫过于绿豆汤了。绿豆汤是清暑解热的清凉饮料,主要成分是绿豆加水煎成汤,有时候也可以加入一点金银花、荷叶等清热解毒的植物,解暑的效果会更好。


        

不过,夏天也真是让人热得受不了。许多小朋友们最有切身体验,一到夏天就生痱(fèi)子,还有的小朋友会长“热疖(jiē)”。这都是因为出汗过多,阻塞毛孔,使得体内的热没法散出来所致。


        

要想预防痱子或“热疖”,平时多饮用一些家常清暑饮料会有很好的效果。不用说,绿豆汤是最佳选择。当然,多吃西瓜也能消暑降温。


        

除了绿豆汤以外,用绿豆为主要原料熬成的药粥也可以试试。


        

常见的绿豆粥是用绿豆、薏(yì)仁、糯米煮成,加上适量白糖,味美可口。还有不加薏仁加扁豆煮成的绿豆粥,另外有多加一份山药的绿豆粥,都具有清暑、健脾、利湿的效果。


        

绿豆粥虽好,但是有拉肚子症状出现时,或者出现肚子胀痛时,药粥中就应去掉绿豆,不然,症状会更加严重。


        

知识点:绿豆汤、清暑解热、消暑降温


        

为什么会抽筋


        

我们进行剧烈运动前,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活动,就很容易引起小腿肚子或身上其他部位的肌肉突然疼痛,像被针扎了一样,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抽筋”。


        

那么,人怎么会抽筋呢?听我来给你解释解释吧。


        

我们每个人身上一共有600多块肌肉,它们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我们身体的各种活动。每块肌肉都有收缩的功能,当我们的大脑向它发出命令时,它就会进行收缩,这时它就会缩短;肌肉也可以被拉长。但当使它伸长的力量消失以后,它就会像橡皮筋一样恢复原来的长度。单单靠我们的肌肉是不能完成各种动作的,还要有骨骼(gé),肌肉牢牢地固定在骨头上,当它缩短时,骨头就受到牵拉,相互靠近。当肌肉放松时,恢复原来的长度,骨头也随着回到原来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但是,当肌肉受到剧烈运动或寒冷等刺激时,它就会发生变化。它不再像原来那样听从大脑的指挥,就像个调皮的小朋友。大脑失去了对肌肉的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就发生了混乱。本来,在收到大脑传来的命令以后,肌肉就发生收缩,同时带动骨骼进行运动;直到大脑不再发出命令,这时肌肉就放松,骨骼也回复原状。等大脑再发出命令时,肌肉才再次收缩,重复上面的过程。但在受到刺激以后,肌肉不再等大脑发出命令了,自己就开始不停地收缩和放松,而且放松的时间也大大减少。这样,肌肉不断地工作,产生了许多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产生作用,就会引起疼痛,这就造成了“抽筋”。


        

明白了抽筋的原因以后,平时就要注意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晚上睡觉盖好被子,这样就可以避免对肌肉产生刺激,发生抽筋。


        

知识点:肌肉、剧烈运动、收缩、化学物质


        

为什么人会发笑


        

有人说,“笑是人类的特权”,因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笑。人类从出生后5、6个星期就会对妈妈张开可爱的笑脸。笑,人人都会。但是人为什么会笑,又是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笑呢?


        

人们的笑有好多种,不同的笑其机理不尽相同。就正常的笑(即非病态的笑)而言,可以分为主动的笑和反应性的笑两种。主动的笑是指人们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外在的面部表情。人的情绪是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一种表情的笑是由于人的某种内心需要而发出的。因为需要的不同以及需要是否能得到满足,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表达这种情绪的笑容。人们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笑来观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反应性的笑是由外界刺激所引起的不由自主的反射性活动。根据刺激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生理性的笑和心理性的笑。前者比如人们在嬉戏中由于“咯吱人”所引起的笑。咯吱、搔痒为什么也会引起笑,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让人奇怪的是,这些笑只会由熟悉的、不怀敌意的别人引发,陌生人和自己的咯吱是不会引起笑的。心理性的笑主要指视觉、听觉器官在接收到具有滑稽因素的某种笑料,例如听到的笑话,看到的幽默形象或文字材料等之后所引起的情不自禁的笑。我们在平日生活中的笑有一大部分是属于这种类型的。达尔文称这种笑为“精神上的搔痒”。


        

反应性的笑从生理机制上来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神经反射性活动,是要通过一定的神经通路来实现的。


        

知识点:情绪、外界刺激、神经反射


        

为什么唾液能帮助消化食物


        

在人的口腔四周,有许多腺体,如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这些腺体专门制造唾液的,一天之内大约可以分泌1500毫升的唾液,所以被称为唾液腺。


        

我们用牙齿咀嚼食物时,唾液腺就开始紧张的工作,大量的唾液分泌出来,不断地流入口腔,与食物充分地拌和在一起,把食物变得糯润矛软,便于吞咽。


        

同时,唾液中还含有一种淀粉酶,它是专门消化淀粉的。唾液与食物均匀地拌和在一起,食物中的淀粉在唾液中的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麦芽糖。我们吃饭或嚼馒头时,如果多咀嚼一些时间,就会觉得嘴里甜滋滋的,这正是淀粉酶所起的作用。


        

吃饭时,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时间一般较短,只有16-20秒钟,大部分淀粉还来不及分解,糯润柔软的小饭团就随着吞咽被送进了咽喉,然后通过食管进入胃部。所以,我们吃东西时,应该细嚼慢咽,让唾液与食物充分拌和,让唾液中的淀粉酶充分发挥消化淀粉的作用,从而减轻胃肠的负担。


        

知识点:唾液、消化、淀粉酶


        

为什么天冷时跺脚能取暖


        

冬天,气候寒冷,你坐的时间久了,或者站着不动,会觉得冷丝丝的。这时候,你站起来活动一下,跺跺脚,伸伸胳膊,就会慢慢地暖和起来。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就像一台器,而肌肉则是人体的发动机。发动机没有能量是不会自行转动的,肌肉没有能量就不会收缩,人也就无法运动。我们一日三餐实际上就是人体能量的来源,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其中有一部分转化为葡萄糖贮藏在肌细胞里。肌细胞具有一种功能,它能将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变成能量提供给肌肉。肌肉有了能量就能进行收缩和放松,从而牵动骨骼进行运动。


        

当我们打球、赛跑或干重活时,肌肉须进行激烈的收缩和放松,这时肌细胞里的葡萄糖在一系列反应的作用下,会转换成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被用作肌肉收缩的动力,另一部分则转变为热量释放出来。运动量越大,肌肉收缩得越剧烈,由葡萄糖转化成的能量也越多。所以,人在运动和干活之后,会觉得全身热烘烘的。


        

天冷了,跺跺脚能暖和些,也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点:冬天、运动、收缩、能量、`热量


        

为什么说脑子越用越聪明


        

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事实上,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和善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善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知识点:脑细胞、大脑早衰、健康


        

为什么说脑死亡是人生命活动终止的标志


        

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人体代谢过程终止了,机体也就死亡了。传统观念认为,心跳和呼吸完全停止,不能再恢复时,就可判断机体已经死亡。


        

但在有的时候,心跳和呼吸停止的人并没有真正死去。比如某些心脏病人心跳完全停止,但他们可以借助人工呼吸机和心脏起搏器而继续存活;相反,心肺功能得到人工维持的人,甚至心跳还在继续,也并不意味着必然存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一些失去大脑和脑干功能的人,可采用人工呼吸机、心脏起搏器等,使心肺功能得到恢复和维持,但这些人要完全复苏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以心跳和呼吸停止作为死亡标志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目前,在现代医学中,已逐渐建立起脑死亡的新观念。


        

脑死亡是指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在内的脑功能完全丧失,并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也可叫做全脑死亡。脑好比是人体的“司令部”,“司令部”瘫痪,甚至毁灭了,人体必将面临死亡。一般来说,当人呼吸、心跳停止后,大脑皮层耐受缺氧的时间,通常为5-6分钟,一超过这个时间,大脑功能将永久地丧失。所以在心跳、呼吸停止后如立即抢救,人体就有复苏的可能,因而单单用心跳和呼吸停止来判断死亡不够科学,只有当全脑功能丧失才能够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终止的标志。


        

知识点:脑死亡、死亡、脑功能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不一样


        

指纹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而且指纹一旦形成,就成为某个人终生不变的一种标志。曾经有人为了某种特殊的原因,想方设法试图改变自己的指纹。他们有的用火烫,有的用刀割,甚至还用化学药品腐蚀手指表面,可是等伤口痊愈后,指纹依然不变。


        

指纹由不同长短、形状、粗细、结构的纹线组成,分斗、箕、弓三种基本类型。我国汉族人的指纹以斗型纹最多,约占51%;箕型纹约占47%;弓型纹仅占2%。不论是斗型纹、箕型纹或是弓型纹,都是每个人遗传上的原因,与命运祸福完全无关。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从指纹、掌纹和足底纹等探索研究来诊断疾病。指纹是由遗传物质染色体决定的,因此,如果染色体出现了毛病,后代就会得某种遗传疾病。如有一种先天性痴愚病,这种病人的指纹便不同寻常。从指纹看出遗传规律和某些疾病的迹象,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自从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指纹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现在科学家已研制出了一种“指纹钥匙”,这种钥匙就是人的指纹,当人在开门时,只要用手指按一下设在门上的计算机,计算机接收到指纹信号,就能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出要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自动打开了。


        

知识点:指纹、指纹诊病、染色体


        

为什么春天人容易困倦


        

中国有句古话:“春眠不觉晓”。意思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人常会感到困倦,一觉睡去不想醒来。春天原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时光,人为什么反而会困倦欲睡呢?


        

原来,人体的血液循环有一定的规律,每个脏器的血液反应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例如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在安静状态下,供应脑子的血液数量约为每分钟750毫升,供应皮肤的血液数量约为450毫升。一个人是否感到困倦,与脑子里的血液供应量够不够有密切的关系。倘若脑子的血供应量达不到一定的数量,人就容易昏昏欲睡。


        

漫长的冬天,寒风呼啸,人体自身的防御功能会使皮肤内的毛细血管广泛而又持久地收缩,这样就省下了供应皮肤的血液,省下的血液便额外地供应给内脏器官,大脑里的供血也就增加,所以在寒冷状态下人反而不易入睡,更清醒。到了春天,天气变得暖和起来,皮肤里的毛细血管舒张,更多的血液流进毛细血管里来,流走了一部分原先供应内脏的血液,脑子的供血量就减少,人也就容易困倦。血液供应量的这种变化,在冬去春来的交替阶段或气温明显变化的时候,最为显著。过了一段时间,人体适应了气温变化,这种困倦现象反倒不明显了。


        

春困不是病,也并非睡眠不足。产生这种现象时,只要脱掉一件衣服凉快一下,或用冷水洗一下脸,或去室外活动一下,倦意就会消失。当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收缩能力,改善血液循环,则更有利于脑子较快地适应这种季节性的变化,春天容易发困的现象,自然就会减轻或消失。


        

知识点:血液循环、供血量、毛细血管、皮肤、心脏收缩


        

为什么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在人体的心脏和血管中,充满着鲜红的血液。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又包括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血细胞就像小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老的细胞衰亡,新的细胞又成熟了。例如红细胞,它从成长到衰亡,整个周期一般需要120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基本不变,一般成年人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千克体重60-80毫升。具体地说,一个体重为70千克左右的男子,全身血液总量约为5500毫升,女性的血量要比男性略少一些。


        

由于体内的血液总量总是保持着相对恒定,所以即使有时候你喝很多水,或者一整天都不喝水,体内血液量的变化仍非常小,这是人体内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的结果。医学研究证明,如果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的10%,人体就能够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使血液总量很快恢复,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后果。既然如此,对一个正常的成人来说,每次献血200毫升,仅占了血液总量的4%-5%,人体完全可以代偿调节,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我们献血后,有时会感到心跳加快,还会觉得口渴,想喝水,这些反应都是机体神经和体液调节在发挥作用,使得机体在失血后一定时间内血浆量逐渐得到补充。另外,失血时损失的红细胞,由骨髓造血组织加速生成,不过这个过程较为缓慢,一般需要数周才能使红细胞数量恢复。机体在各种代偿性反应的共同努力下,使血液总量恢复到在正常水平,发挥着正常的功能。


        

献血后,可以适当地休息几天,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另外多喝水,并注意合理的营养补充,这对尽快恢复都是有好处的。


        

知识点:血浆、血细胞、神经、体流、代偿调节


        

为什么不要边看书报边吃饭


        

饭前,不宜吵嘴生气,更不宜热烈争辩,因为一切扰乱大脑的过激情绪,都会兴奋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肠胃蠕动,减少消化液的分泌。


        

食物的色香味、肠胃消化道的饥饿收缩、定时吃饭的习惯,这些都是引起食欲的因素,都可形成条件反射,促进肠胃道内消化液的分泌,唤起你想要进食的感觉。但大脑主宰着一切,它也控制着消化腺的分泌,决定食欲。当大脑完全被过激的情绪控制时,消化腺的分泌马上遭到抑制,食欲会立刻离开你。


        

吃饭时,有人喜欢一面狼吞虎咽,一面看书读报,这样一心两用,结果是吃下去的饭不消化,看过的书记不住。古人有“废寝忘食”之说,是指做一件事要有恒心,有毅力,应该全力以赴。假如把这句话片面地理解为吃饭不重要,可以一边吃一边做其他事情,那就错了。因为长期这样做会使你食欲不振,逐渐发展为慢性消化不良。


        

饭后,应该稍稍休息一下,好让吃下的食物很好消化和吸收。吃饭时,身体里主要工作是消化,要求大量血液都集中到与消化活动有关的器官内,才能把消化工作做好。如果这时脑力活动分去大量的血液,就会影响血液向消化器官集中,妨碍胃肠的正常工作,因而延长了正常的消化过程。


        

所以,吃饭要专心,饭后稍稍休息,是很重要的卫生常识。


        

知识点:消化、交感神经系统、消化腺、条件反射


        

为什么从很高的地方往下看,会感到心慌腿软


        

看到“当心触电”的牌子,人们就会警觉地避开;内心想起高兴的往事,自己也会笑出声来;看到乌云密布的天空,就知道要下雷雨;看到地上的脚印,就知道有人在这里走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们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心理活动。


        

从很高的地方往下看会心慌腿软,也是这个道理。人们从高处往下看时,同时还联系着过去的经验,小时候跌过跤,懂得从很高的地方跌下去的危险后果。因此,一旦自己处在那种条件下的时候,就可能心慌腿软。


        

不过,人们的这种心理活动,受着环境和主观能动性的决定性影响。


        

如果事先不作说明,让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站在10层高楼的屋檐边上,他未必会有这种感觉。站在高山之顶,向远方望去,人们心旷神怡;但是,站在悬崖峭壁的边沿,向万丈深谷望下去,心里就可能有点害怕了。初学跳伞的人,会感到很恐惧,但是,当你克服了心理上的波动,就能沉着地向空气的深渊中跳去。


        

知识点:条件反射、经验、主观能动性


        

为什么疲劳后眼圈会发黑


        

有不少人,每逢疲劳后,特别是睡眠不足或熬夜以后,两眼的眼圈会发黑,这是怎么回事呢?现代医学发现,人疲劳后眼圈发黑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由于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而引起的,它造成眼皮长时间的紧张收缩,引起眼圈皮肤里的毛细血管广泛性充血。而眼圈皮肤的皮下组织很疏松,毛细血管充血量较多,血液回流不畅,加上眼圈皮肤又很薄,于是眼圈出现青黑色。对于这类非疾病性情况,只要注意休息,美美睡上一觉,这种眼圈发黑现象会很快消失。如果轻轻地用手指按摩眼圈皮肤,帮助里面的毛细血管血液回流,发黑现象也会减轻或消失。


        

另一种情况是体内某个脏器有了病,最有可能是肾脏病。肾脏的细胞组织内有一种黑色素,肾功能衰弱后,黑色素就会显露出来,使眼圈发黑。另外内分泌或心血管方面的病,也会引起身体里血液循环紊乱,眼圈皮肤毛细血管长久充血,造成黑色素沉淀。


        

总之,眼圈发黑是一种“信号”,它告诉你疲劳过度,该注意休息;更可能是一种“警告”,通知你可能得了某种疾病,赶快去医生那儿检查一下身体吧!


        

知识点:眼圈发黑、疲劳、睡眠不足、肾脏病、血液循环紊乱


        

为什么艾滋病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欧美国家开始流行一种很奇怪的疾病。病人大多表现为肺炎似的症状,如长期发热、咳嗽,有些病人表现为慢性腹泻,体重减轻,以后又出现霉菌感染,但奇怪的是,对于这种看起来很普通的症状,使用任何药物都没有效果,大约4-5年后,这些病人几乎都被死神夺走了生命。为了揭开这种可怕疾病的内幕,科学家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在1981年终于发现了此病的病原体——一种毫不起眼的病毒。正是这种病毒,像瘟疫一样,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由于该病能使人体免疫功能几乎失去作用,所以被命名为获得性综合免疫缺乏症,英文缩写为AIDS,汉语读音为艾滋。


        

艾滋病在短短数年内便席卷全球,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未能幸免。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健康威胁之一。


        

目前,治疗艾滋病还没有特效药,有些药物仅能改善患者症状和延长一些生存期,但有毒副作用。由于艾滋病尚无疫苗预防,发病后又无特效药治疗,且死亡率极高,所以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研究证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血液、精液和其他体液(包括唾液、母乳等),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同性恋、两性不健康的性行为、输血、打针、分娩和哺乳。它不会通过空气传播,也不会经蚊虫叮咬传播,更不会经共用饮食、游泳、劳动、握手、同用厕所而传播。所以只要一个人能够洁身自爱,坚决杜绝不正当的性行为,不吸毒,慎用血液及其制品,这样就不会染上或传播艾滋病。


        

知识点:艾滋病、病原体、无疫苗预防、死亡率


        

为什么人体免疫系统能消灭“敌人”


        

在正常人的体内,都有一个完整的免疫系统。当人体内受到致病微生物攻击时,免疫系统被激活,并向入侵者发起反击。


        

人体免疫系统是怎样进行这项工作的呢?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病菌或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进入体内,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首先发起进攻,将它们吞噬到“肚子”里,然后再通过酶的作用,把“肚子”里的微生物分解成一个个片段。这些微生物的片段显现在巨噬细胞的表面,成为抗原,它们就像招牌一样,表示自己已经吞噬过入侵之敌,并让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知道。


        

T细胞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微生物片段,或者说是微生物抗原,两者相遇后,如同原配的锁和钥匙一样,一拍即合,马上发生反应。这时,巨噬细胞便会产生出一种叫淋巴因子的物质。


        

这些淋巴因子的最大作用就是激活T细胞。T细胞一旦“醒来”之后,立即向整个免疫系统发出“警报”,报告有大批“敌人”入侵的消息。这时候,免疫系统出动一种杀伤性T淋巴细胞,并由它引发出专门的B淋巴细胞,最后再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专一的抗体。


        

杀伤性T淋巴细胞很有意思,它能够寻找那些已经被致病微生物所感染的人体细胞,而且一旦找到之后,便像杀手那样,将这些受感染细胞摧毁掉,防止了致病微生物的进一步繁殖。


        

在摧毁受感染细胞的同时,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相结合,使微生物失去致病的作用。正是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复杂过程,入侵体内的致病微生物被免疫系统抑制住了。


        

当第一次的感染被抑制住以后,免疫系统会把对抗这种致病微生物的所有过程永久地记录保存下来。如果人体再次受到同样的致病微生物侵入,免疫系统已经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去对付它们,并能够很容易、很准确、很迅速地作出反应,轻而易举地将入侵之敌消灭掉。


        

知识点:免疫系统、巨噬细胞、T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体


        

为什么禁止运动员服用兴奋剂


        

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参加男子100米短跑的加拿大田径运动员本·约翰逊,由于从他当场排出的尿液中查出兴奋剂——合成代谢类固醇的残留物,冠军被取消了,还受到停赛两年的惩罚。


        

体育运动的宗旨在于强壮体质,增进健康,任何妄图借助药物提高比赛成绩的做法,都有悖于这一宗旨。况且,健康人采用这些药物会危害健康。因此,这些药物也就叫做运动违禁药物。


        

运动违禁药物种类很多,不下百余种,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类:中枢兴奋药:例如咖啡因、利他林、士的宁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兴奋作用,能振作精神,减少疲乏感,消除睡意。但是会带来神经过敏、失眠、眩晕、心悸、血压增高等不良后果,而且还会成瘾。


        

肌肉兴奋药:例如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尼瓦林等,能一定程度地兴奋运动肌肉,加强肌肉收缩力量。但是又会产生心跳减慢、恶心、呕吐、皮疹等副作用。


        

合成代谢类固醇:例如癸酸诺龙、康力龙等,有点类似男性激素的作用,可以增强新陈代谢,增加蛋白质合成,增进内分泌功能。但是会引起浮肿,损害肝脏。


        

利尿药:例如丁尿胺、氯噻酮、利尿磺胺等,利用这些药物的作用增加排尿量,通过排尿将身体里新陈代谢废物尽快排出;或者让肌肉运动产生的废物尽快排出,有利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还可以通过利尿尽快排出体内的其他违禁药物。但是,利尿药又会引起身体里水和盐类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为了保证运动员的健康,现代运动会都设有检测中心,以防止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情。


        

知识点:兴奋剂、中枢兴奋药、肌肉兴奋药、合成代谢类固醇、利尿药


        

为什么洗冷水澡也是锻炼身体


        

俗话说:“要想身体好,经常洗洗澡。”


        

事实的确是这样。我们的身体,无沦白天黑夜,冬天夏天,总是在出汗。汗水带着从身体里面排泄出来的废物和皮肤表面的灰尘以及脱下来的皮屑混在一起,形成污垢,并且散发出一股汗臭味。如果这些脏东西塞住了毛孔,使皮肤抵抗力减低,细菌易于繁殖,人就容易得皮肤病。经常洗澡就可以保持皮肤清洁,少生皮肤病。


        

可是,洗冷水澡还有更大的好处。


        

用10℃-22℃的冷水洗澡,首先会使皮肤温度降低,然后通过皮肤感受器和神经的作用,把冷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一方面,提高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人精神活跃,情绪饱满,食欲增加;另一方面,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使它能够适应不同温度的变化,提高人体对寒冷的耐受能力。人们如果经常用冷水洗澡,就显得精力充沛,身心愉快,对寒冷、潮湿和突然变化的天气有较高的耐受力,平时就不容易受凉受寒,从而增强了体质,增强了人们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用冷水洗澡锻炼身体,一般应从夏天开始,每天早晨用冷水擦浴,以后逐渐移向冬天。洗冷水澡以前,应该先用冷湿毛巾擦身,自上肢开始,经过胸部、腹部、背部至下肢,使皮肤发红为止,让身体渐渐对冷水适应。开始时,每次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以后逐步增加至15-20分钟,要循序渐进,经常锻炼。


        

如果身体不舒服、生病,应该停止洗冷水澡。饭前饭后一个半小时内,也不适宜洗冷澡。


        

知识点:冷水澡、皮肤、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


        

为什么不会有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相貌是人体最引人注目的部位,也是人们互相识别和了解的依据。为什么人们的相貌各不相同?“塑造”相貌的动力是什么呢?


        

人是由父母双方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各为23条,人的相貌特征就是由细胞内染色上的遗传物质基因控制决定的。


        

每条染色体都有它特定的构造和形状。经研究发现,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大约有1250个。目前,医学家认为人的基因数目在100-200万个之间,可以“塑造”出形形色色的相貌,不仅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五官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不一样,而且人的脸型也彼此不同,连单眼皮和双眼皮的性状,也都由不同的基因所控制。即使双胞胎,他们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出现完全相同的机会,也仅有1/70-1/80万亿的可能性。因此,长得完全一模一样的人,可以说是没有的。


        

知识点:相貌、基因、染色体


        

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侏儒


        

在我们周围,有时候能发现这样一种人,看他们的脸,分明已经是成人了,但身体却特别矮小,就像还没经过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儿童。


        

人体的生长发育,受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控制。这种激素如果分泌过多可能形成巨人症,但如果病人发育前分泌不足,则会形成侏儒症。由于缺乏生长激素,这种人的身高,男性一般停留在132厘米左右,而女性则停留在123厘米左右。由于侏儒的头颅大小与正常人相差不大,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很不匀称的特殊体形,在众多正常身材的人群中尤为突出。侏儒的智力虽不会受到影响,但这种体形对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同时也会在心理上产生巨大压力。


        

这种垂体性侏儒症的病人,脑垂体为什么不能分泌出足够的生长激素的原因到现在还不很清楚,可能是先天发育不全所致,但也有些科学家认为,它与猩红热、血吸虫病等感染有关。还有少数侏儒症病人,是因为脑垂体受到附近的肿瘤压迫而引起的。


        

因为生长激素而引起的垂体性侏儒,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进行治疗。由肿瘤引起的侏儒症,则应该先设法治疗肿瘤。


        

知识点:侏儒、脑垂体、生长激素


        

为什么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能够流传这么久,一定有它合理的原因,你知道从科学的角度怎么解释“一日之计在于晨”吗?


        

早起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空气是那么新鲜、洁净,深呼吸一口,顿感沁人心脾。人们会觉得精神抖擞,大脑轻松,做什么事都觉着容易许多,这时候读书感觉效率特别高,可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要从人的大脑讲起,人的一天活动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大脑,大脑皮层不断地接受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作出反应,工作极度繁忙,会使大脑易于疲劳,并产生抑制。当大脑中枢神经产生保护性抑制时,工作效率就会降低,表现在记忆力下降,头脑昏胀,不能清楚地作出判断。而这一切在早晨的时候是绝不会出现的。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大脑得到了放松,人也恢复了体力,消除了疲劳,解除了抑制,大脑处于最轻松、最兴奋的状态中,容易接收外界刺激,产生牢固的记忆反射,所以,“一日之计在于晨”。


        

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个宝贵的时刻,但并不意味着下午和晚上学习的效果就会差,只要注意劳逸结合,有规律地安排工作、学习,给大脑适当的休息时间,比如午休、课间休息等,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知识点:大脑皮层、中枢神经、保护性抑制、休息


        

为什么有的人分不出颜色


        

蓝天、白云、红花、绿草……大千世界以各种亮丽的色彩呈现于我们眼前。可为什么有的人感受不到斑斓(lán)的事物,眼前的色调单一而乏味呢?我们首先要了解人眼辨别色彩的过程。


        

人眼中掌握着色彩大权的是视锥(zhuī)细胞,它有三种,分别含有红、绿、蓝三种基本色素。


        

我们都知道,通过物体反射光线进入眼中,我们才可以看到物体的外形。而不同颜色的物体,作用于眼中的光线是不同的。这时,不同的视锥细胞就会发出信号,通知给大脑,我们便感知了颜色。


        

三种色素是怎样感受多种颜色呢?原来我们的视锥细胞是一名出色的画师,它会根据颜色的变化调(tiáo)配三种基本色素的比例进行混合。例如,当三种视锥细胞对光作出相同程度的反应时,就会产生白色视觉。


        

有些人只能分出深浅,分不出颜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色盲。这主要是由遗传造成的,是眼中含有某种色素的视锥细胞缺乏导致的。可以根据对某种颜色辨认功能的缺乏分为红色盲、绿色盲和全色盲等多种。


        

色盲不仅会让我们的生活失去色彩,还会给我们带来众多不便。比如一些对色觉有要求的职业如美术、医学等就会将色盲患者拒之门外。但目前对于色盲症,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知识点:视锥细胞、信号、大脑、色素


        

为什么打乒乓球对眼睛好


        

“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它以很强的娱乐性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可是,你知道吗,打乒乓球对眼睛还有好处呢!


        

机器长期不用会生锈,肌肉不常用会变得无力,眼睛也一样。乒乓球运动的好处就在于它使眼睛的各部分时刻处于运动中。由于运动员要根据球落点的远近果断采取行动,这时眼睛的各个零件处于备战状态,准备随时调整变形以保证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远近不同的球。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眼睛的大致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它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调节过程。


        

我们通常所说的黑眼仁叫虹膜,它中间的小孔叫瞳(tóng)孔。功能类似于照相机的光圈,可以随着光线的强弱扩大或缩小。在瞳孔后边有一个扁圆形透明体,叫晶状体。它通过大约七十条悬(xuán)韧(rèn)带与睫(jié)状肌相连,前面较平坦,后面较凸起。它的性质有些像橡皮筋,可以被拉长和缩短,功能是把外界物体的光线会聚到一点形成像,这个像将呈现在眼中的屏幕——视网膜上。人眼能看清远、近物体主要是瞳孔大小变化和晶状体形状变化的功劳。


        

当人看近物时,由于物体反射人眼的光线较强,瞳孔缩小。同时,通过连于晶状体的悬韧带和睫状肌的一系列工作,使晶状体放松凸起,使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


        

看远物时,则与之相反,瞳孔放大,晶状体被拉紧而使它会聚光线的能力变弱,使像成现于视网膜上。


        

这一调节过程是在大脑这个指挥部的控制下,大家协同工作的结果。不断的运动使我们的眼部肌肉处于灵活状态,而有利于眼功能的维持。


        

知识点:战备状态、调节、成像、运动


        

为什么有的人会成片脱发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头乌黑漂亮的头发,这样不仅美观,而且还可以对我们头皮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有时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头发成片成片地脱落,这时有些人就会说这是“鬼剃头”,难道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吗?它还会给人剃头吗?


        

其实所谓“鬼剃头”只是一种人体的生理现象,有它医学上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会掉一些头发,这是很正常的,然后还会有数目差不多的头发长出来,所以我们头发的数目基本上是不变的。


        

但是如果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就会发生一些意外。头发的生长就像花草一样,花草需要大地供给它们养料,而头发则需要从血液中获得营养。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营养,或者是患病,而不能给头发提供足够的营养,造成头发营养不良,这时头发就容易脱落。另外,一个人的精神状况也会影响头发的生长,如果一个人因为有事而变得烦燥、焦虑、多疑、精神高度紧张或兴奋,就会使神经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因为我们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即使头发的生长也受神经系统控制,所以神经系统如果出了问题,头发的营养供应也会发生障碍,从而影响头发生长,使它过早脱落。


        

知识点:生理现象、营养、神经系统


        

为什么手冻僵了不要马上在火上烤


        

寒冷的冬季,当你的手被冻得发麻、僵硬的时候,见到温暖的火炉或者取暖器,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过去取暖。可是,就在你暖手的同时,你的皮肤颜色也在迅速地由白转红,最后变紫,而且还伴有胀疼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我们的皮肤在受到任何刺激时,位于表层的血管总是最先作出问答,然后深层的血管才慢慢地受到刺激产生反应。因此,当你的手遇到冷的刺激时,表层的血管会首先收缩,以防止身体里的热量向外散失,这就好比大冷天你从室外来到屋里,要赶紧关好门防止屋里的热气散出去一样。如果几分钟内手接触的空气变暖,血管会在热的作用下膨胀,慢慢地舒张开,同时,向血管里的血液传递热量,此时血管因为有弹性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可是,如果手继续冷下去,除了表层的血管要继续收缩下去外,随着冷刺激不断向皮肤深层传递,深层的血管也会产生收缩以防止体内温度继续散失。而且,这种冷刺激的时间越长,深层血管收缩的时间也就越久,超过一定的限度,血管便像被绳子系住了一样,血液不再流通。因此,血流不到的地方的皮肤便开始发白、发冷、发麻,并且这种血管的痉挛(luán)现象很难消除。


        

这时,你如果把冻僵的手马上伸到火热的取暖器或炉子旁,或者是把手浸在热水里烫一烫,因为温度很高,手表层的血管便马上受热扩张以吸收热量,表层血管的血液逐渐流通了,而深层血管却仍处于痉挛的状态。如果你继续用火烤下去,表层血管的血液会逐渐地向深层血管集中,这时你的手会由白变红。血液在这里汇集,可是进来容易出去难,因此,充血变成了阻血,皮肤由红变紫,时间一长,发生血阻的地方因为没有新鲜的血液流入,缺少氧,皮肤就会生冻疮,甚至还会坏死。


        

所以,当你的手冻僵时,千万不要在火上烤,在热水里烫,而应该让手的温度逐渐升高,最简单易行的办法便是两只手相互搓(cuō)一搓,让血液流通顺畅。


        

知识点:皮肤、血管、阻血


        

为什么血型不合就不能输血


        

输血,是近代医学的巨大成就之一,在很多情况下,输血对抢救病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人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但它们是如何划分的呢?是根据红细胞内的凝集原和血浆中的凝集素的不同来区分的,A型血的红细胞内含有凝集原A,血浆里有凝集素β;B型血红细胞内含有凝集原B,血浆里有凝集素α;AB型的红细胞内既含凝集原A又含凝集原B,而血浆里一样凝集素都不含;而O型血红细胞里不含任何凝集原,血浆里有凝集素α和β同时存在。


        

输血前必须经过化验,只有血型相同的人们之间,才能进行输血。如果血型不合,会引起血液凝集反应,红细胞皱缩变形,严重的会引致生命危险。


        

那么凝集反应是如何引起的呢?我们假设凝集原A和凝集素α,凝集原B和凝集素β是两对敌人,遇到一起时就会产生矛盾——产生凝集反应。


        

输血时输入的血浆中凝集素可被体内大量血浆所稀释,不会起很大作用,然而红细胞中的凝集原就不同了,输入血液后,它会到处走动,兴风作浪,遇到“敌人”就会出乱子。所以我们上面所说的血型主要根据红细胞里凝集原决定。


        

现在该明白为什么血型不合就不可输血了吧。所以要进行输血时,一定要先弄清自己的血型。


        

知识点:凝集原、凝集素、凝集反应、红细胞


        

为什么人早晚不一样高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身高在一天天地增长,这是很正常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是缓慢的,需要日积月累才能看出来。但是,如果你在一天中量过两次身高,早晨刚起床量一次,晚上临睡前量一次,你会发现,这两次的身高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且,晚上量时你不是长高了,而是变矮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身高的这种变化与生长发育使身体长高是不同的,它主要是由脊柱长度的变化引起的。脊柱位于背部的正中,它并不是一根僵(jiāng)直的柱子,而是类似于九节鞭的结构,由一节节的骨头连在一起,骨与骨之间能够相对运动,这样,才能保证躯(qū)干能够前后左右弯曲、扭转。这一块块骨头分别是24块椎(zhuī)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这26块骨再由软骨、韧带和关节连接成长链,就构成了脊柱。使身高早晚发生变化的,正是连接这些骨的结构之一——软骨的变化造成的。


        

在每两块椎(zhuī)骨之间,有一块圆盘形纤维软骨,相邻椎骨正是借助纤维软骨盘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的,我们称它为椎间盘。所有椎间盘的总厚度约占脊柱全长的1/4。椎间盘有两部分结构:盘的中央部分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叫做髓核;盘的周围部分,无数层纤维软骨构成一个个圆环形的套子,一层层套在髓核外面,限制髓核向周围胀出,这部分称为纤维环。髓核和纤维环共同作用,使椎间盘既坚硬,又富有弹性,在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复原。白天,由于重力的作用,椎间盘不断地受到挤压,就像弹簧垫一样被渐渐压薄,使整个脊柱的长度缩短;夜晚,卧床休息,“弹簧垫”除去压力,经过一夜的睡眠,椎间盘有充裕的时间慢慢恢复原来的厚度。所以早晚身高的变化,是重力使椎间盘变形的结果。


        

知识点:身高、脊柱、软骨、重力


        

为什么吃饭时不要说话


        

“吃饭时不要说话”,家长常会这样告诫孩子。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就牵涉到人体的结构——咽喉。人们常用“咽喉要道”来形容一个地方的重要性,足见咽喉有多么重要。


        

咽喉是从鼻孔到气管的通道。“咽”在上,是由鼻孔到喉的通道;“喉”在下,是咽到气管的通道,因为它们离得很近,又经常协同工作,所以统称咽喉。


        

人的咽喉上通鼻腔和口腔,下接食道和气管,是空气和食物的必经之路,真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在这其中有一个调度员——会厌软骨,当咽东西时,气管会被会厌软骨盖上。这样,食物就能顺利地进到食道里,而不会进到气管里。呼吸时,鼻腔和气管都打开,会厌软骨盖住食道,气流便可以流畅地进出了。


        

现在你了解了会厌软骨的作用了吗?正是由于它的作用,我们才可能正常的吃饭或说话。有时出现食物进入气管的现象,那一定是你在吃东西的时候说话了,造成会厌软骨的慌乱,不能正确地选择盖上食管或气管,所以,食物才可能进入气管。如果食物进入了气管,一定会引起剧烈的咳嗽。你知道这种咳嗽的作用吗?这是因为异物进入气管后,刺激了气管壁上的黏(nián)膜,引起反射性咳嗽。每一次咳嗽都会使气管壁的肌肉收缩,将异物向外推动一步,直到异物被推出气管,咳嗽才会停止。如果异物不能够移出气管,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记住吃饭时不要说话。


        

知识点:咽喉、会厌软骨、肌肉收缩


        

为什么吃饭不要狼吞虎咽


        

有人曾这样形容:女子吃饭细嚼慢咽,男子吃饭狼吞虎咽。虽然“狼吞虎咽”可以体现出男子汉的豪爽,但对于身体却是极为不利的,为什么呢?


        

通常,食物从口腔到胃肠,最后变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口腔首先对食物进行粗加工,一方面大的食物块被牙齿磨碎,另一方面口腔分泌出来的消化液开始对食物进行第一步的化学加工。然后,食物成半流动的糊状来到胃里,在胃液的作用下进一步消化,这一步的消化非常重要。如果胃液分泌不够,不仅食物在胃里不能被很好地消化,而且由胃液所引起的其他消化液的分泌也将减少。那么,胃液是怎样分泌出来的呢?它有两个途径:首先,当你在咀嚼食物的时候,大脑已经接到需要胃液的信息,结果,食物在未到达胃之前,胃液已经被大量分泌出来。另外一个途径,食物到达胃里直接地进行刺激,这时胃液继续分泌。通常,第一种途径刺激产生的胃液会更多一些,所以当你狼吞虎咽时,因为咀嚼的动作少了,刺激产生的胃液也就减少了,当食物到达胃时产生的胃液数量,对于要消化的食物就显得不够了。因此,食物就会堆在胃里,让你有不舒服的感觉。


        

此外,食物吃得过快容易堵在食管里,这时你便会有噎(yē)住的感觉,半天进不到胃里,即使那些未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块来到胃中,因为食物块大,消化液只能接触到食物块最外面的一层,这就好比一个完整的西瓜只有瓜皮能接触到空气一样,如果你把西瓜切成许多小瓣,红色的瓜瓤才会接触到空气。因此,要想使食物能够更好地与消化液发生作用,变成能被身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你就应该尽量把食物嚼碎,换句话说,狼吞虎咽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所以,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吃进来的食物能被很好地消化利用,千万要细嚼慢咽。


        

知识点:口腔、消化液、胃液、刺激


        

人为什么会衰老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渴望找到一种长生不老药,使生命永远不会受到死神的威胁,可时至今日,人类仍不可避免一步步走向死亡。究竟人为什么会衰老,目前还无定论,主要学说有以下几类。


        

一、基因程序学说。这种学说认为衰老是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的,而这种程序是在我们出生时就已经设定好了。设定和操纵程序执行的是我们从父母那儿的遗传物质——基因。基因控制细胞的分裂,比如,正常人胚胎细胞分裂50次后死亡,正常小鼠细胞分裂12次后死亡。身体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可分裂的次数不同,就使各器官组织逐次丧失功能,使人一步步走向衰亡。


        

二、代谢中毒学说。人要生存,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产生能量。在食物转化成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称做代谢废物。它们是对身体有害的,如果机体不能及时把这些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它们就会在体内堆积,天长日久,就会使组织细胞中毒,功能减退,使人衰老。


        

三、免疫衰退学说。人体有一套抵御疾病的系统——免疫系统,如果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王国,那么免疫系统就是一群保家卫国的军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军人的数量越来越少,作战能力越来越差,结果各种疾病不断地侵蚀我们的身体,使这个王国战火连绵,却又无力复原,只好一步步向死神妥协。


        

四、遗传差误学说。执行生命各个功能的是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按照遗传主密码产生的。密码决定一种pro.,一种pro.执行密码装配pro.的系统,天长日久,流水线上的工人难免会出现错误,装配出错误的蛋白质,使身体功能受到损害,导致衰亡。


        

知识点:基因程序、代谢中毒、免疫衰退、遗传差误


        

为什么要适当地吃粗粮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忘记了粗粮的好处,而越来越多地摄入细粮、精粮。于是一些疾病的发生率就悄无声息地增高了。其实,适量的食用粗杂粮对于保护健康、预防疾病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粮食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物质的一部分在粮食加工时就被破坏掉了,而且加工得越精细,这种破坏就越严重。固此,长期摄(shè)入细粮,尤其是精制细粮,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反应。


        

你知道吗?粗粮有着多种奇特的作用。这要从它所含有的神奇成分——食物纤维说起。它是一个多面手,在人体中饰演的角色可多了!


        

我们每天咀(jǔ)嚼(jué)各种食物,留下了许多食物残渣在牙缝(fèng)里。时间一久,就会使我们的牙齿由于细菌的侵蚀而疼痛。食物纤维在口腔内咀嚼时,可以减少附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zhā),有利于防止牙周病和龋(qǔ)齿的发生。


        

当你为便秘而苦恼时,食物纤维可以让你免去忧愁,这时它便成了人体内的清洁工。食物纤维有一定的体积,可以促进肠道对于粪便的挤压运动。同时,食物纤维可以吸收水分,对粪便起到了稀释的作用,减小了粪便的硬度,因而使形成粪便的废物通过大肠的时间大大缩短,对便秘起到了预防作用。


        

正是由于食物纤维能加快排便和稀释粪便,缩短了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因而减轻了有害物质对肠道的刺激,对预防结肠癌起到了一定作用。


        

食物纤维的作用还远远不止于此,它还可以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痛苦。所以,适当地吃些粗粮,对我们是很有好处的。


        

知识点:粗粮、预防疾病、食物、纤维


        

为什么睡前要用热水洗脚


        

白天,我们大部分时间处于坐或站的状态下,下肢的血液要回流到心脏里,受重力的影响大,回流较为困难。


        

到了晚上,我们平躺在床上,下肢的血液回流就比较容易了。只有全身的血液循环通畅,我们的睡眠才会是健康的、有效的休息。不然睡眠质量就会受影响,对身体健康也会有损害。


        

所以,要想睡个好觉,在睡觉以前可以对足部进行一定刺激,使足部的血液循环加快,血液回流也加快。用热水洗脚是个很好的习惯,应天天坚持,它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


        

特别是在冬天,天气寒冷,我们经常会冻脚,连脚趾头也像要被冻掉了似的。如果能在上床以前,将双脚泡在热水里片刻,上床以后,就不怕被子睡不暖和了,也不会睡不安稳了。


        

睡前用热水洗脚的好处还不止这样呢!有些少年儿童,由于先天性的原因或是一些后天因素造成扁平足。扁平足的人不能长时间的站立、行走或跑跳,时间一长,他们的足部就会疼痛、肿胀。而睡觉前用热水一泡脚,可以减轻疼痛感,缓解肿胀的症状。


        

看来,睡前用热水洗脚还真是一个好习惯。有人会问,那么夏天还用不用保持这样的习惯呢?那当然了。这个足部的血液循环应时时刻刻保证通畅,而热水的刺激是十分必要的,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足部的血液循环也需要加强。所以,这是一个一年四季都要坚持的习惯。


        

要注意的是,在临睡前再用热水洗脚,不要过早,否则没有效果。


        

知识点:血液回流、睡眠、刺激、扁平足、血液循环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是作者:雅瑟 编著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