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小说吧 > 我祖父是朱元璋 > 第484 东边(2)
夜间

我祖父是朱元璋

        

“东.....”


        

突然,解缙的飞快的拽了下李景隆的手。


        

而后者马上闭口,目光环视西周。


        

“换个地儿!”


        

李景隆的嘴唇无声动动,站起身背着手朝外走。


        

解缙叹口气,落后片刻,然后才动身。


        

出了侍卫处的伙房,正看到几名站在门外的杂役太监。


        

李景隆大声道,“入冬了,正是吃冬瓜的时候!也别整天弄这些羊汤,弄点什么冬瓜汆丸子,冬瓜海米,冬冬瓜豆腐之类的时令菜!”


        

说着,盯着伙房领班继续说道,“你们从中揩油我懒得管,但有一条,得让宫里的兄弟们吃好!”接着,又突然骂道,“我听说昨儿东宫侍卫处那边,有道豆芽菜都臭了!”


        

“臭....不能啊!”伙房领班忙摆手,“小人等经手的食材都是新鲜的,哪敢糊弄诸位侍卫大爷.....”


        

说着,他说不下去了。


        

在李景隆冷笑的目光中,渐渐低下头,后背渗出冷汗。


        

“厨子不偷五谷不收!”李景隆继续盯着他,“有些事本公平日不愿意说,但你们别给脸不要让本公跟你们较真!想吃你们这碗饭的人,多着呢!”


        

“是是是!您说的是!”伙房领班等人忙躬身道。


        

李景隆又斜了这些人一眼,拂袖而去。


        

~~


        

出了侍卫处的伙房,过端门走夹道。


        

李景隆放慢脚步,等解缙跟了上来,忙低声道,“东边?到底怎么回事?”说着,满脸郑重,“小解,那可是东边呀....!”


        

宫里的东边还能有其他地方吗?


        

只有一个答案,东宫!


        

所谓的东边,是从洪武朝留下的老称呼老叫法。


        

当时孝康皇帝尚在时,朝中的折子分两份,一份送往乾清宫,一份送往东边....这个东边,说的就是东宫太子。


        

“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哎!”解缙摇摇头,低声道,“那几位!”


        

“哪几位?”李景隆急道。


        

解缙看看周围,欲言又止。


        

“你要是不想说就算了!”李景隆道,“跟你没关系跟我更没关系!我问,是因为我怕你这没心眼的,让人给卖了还帮别人数钱呢!”


        

“您都猜到了,非要让我说这么明白?”解缙皱眉。


        

李景隆顿时怔住,站在原地,“真是那几个书虫儿?”


        

答案,其实己经呼之欲出了。


        

东宫太子还小呢,西六不懂的年纪整日胡闹,朝政的事对他而言,远没有出宫逛大集来有趣。


        

而解缙口中的那几位,定然就是东宫太子的几位老师。


        

东宫西大学士,除解缙外还有张显宗,高逊志,杨淞!


        

张显宗跟解缙一道管着翰林院,高逊志是国子监祭酒还管着太学,杨淞主管詹事府。


        

虽说官职上,没有各部尚书那么位高权重。可也都是小九卿,是大明中枢的重臣。


        

更让人忌惮的是他们另一层的身份,太子的老师!


        

就是未来的帝师!


        

都不用多,再过十年,等太子成人之时,这些人就完全可以跟南书房诸位大臣,分庭抗礼。


        

“这几个书虫跟李以行有过节?”


        

李景隆纳闷道,“他们不是一向不怎么掺和朝政吗?”说着,又骂道,“蠢材!吃撑了?”


        

在他看来,这些人只需要好好给太子教书就是了。未来的权柄是水到渠成的事,而现在太子还年幼呢,根本护不了他们,他们却急不可待的跳出来。


        

不是蠢材是什么?


        

“我先头说,陈迪在谋山东巡抚的位子!”解缙又低声说了一句。


        

霎那间,李景隆明白了!


        

皇上从武昌回京之后,罢各省布政司使改为设置巡抚。,主管军民政务。


        

巡抚之人可由各部和都察院推荐,再经皇上定夺。


        

看起来不过是官位的改制,但其中涉及的却是权利的重新分配。


        

比如以前,一省的布政升侍郎那绝对是高升。


        

可在设定巡抚一职之后,日后凡是京堂侍郎大小九卿等,必须有主政一省的履历。所以现在侍郎谋求一省的巡抚外放,反而是为了以后再进一步做打算。


        

陈迪谋求山东巡抚的位子,他以前是詹事府的属官!而东宫那那几位,则是洪武年间就主管詹事府了。


        

李景隆的后背,隐隐有些发凉。


        

刚设各省巡抚的时候,朝堂诸公所提及的候补名单中,就有几个以前詹事府出身,如今在各省或为布政,或为按察使的官员。


        

而当时李至刚实授了都察院,在这事上能说上话。就开始跟张紞他们打擂台,张紞他们提的人李至刚看也不看就是否。


        

另外还有一事,皇上去广西那一次,对沿途各省的监察御史大为光火甚是不满。


        

李至刚掌管都察院后,狠狠的把地方上的监察御史都洗了一遍。


        

要知道,那些地方上的监察御史,多是翰林出身。翰林出身入詹事府,再为地方清贵监察御史,然后再转回中枢。


        

这正是历朝历代,读书人进入帝国核心决策圈,最为稳妥的一条路。


        

而李至刚,一下子断了多少人的路?


        

多少詹事府出身的官员的上进之路?


        

以前翰林院的清流御史言官,淮西勋贵,还有实干派官员等构成了大明朝堂。


        

而皇上登基之后,清流一再被打压,淮西勋贵退出朝堂,文官之中南北之争暂且偃旗息鼓。如今占据朝堂的,大多是实干派。


        

所以翰林院的清流隐隐有和詹事府合流的趋势.....因为他们的利益诉求是相同的。


        

甚至他们的合流,也是皇上所希望看到的。


        

朝中不能有党争,但若是所有大臣都拧成一条绳,皇上就难做了!


        

推举各省的巡抚就是皇上先放出来的饵!


        

布政之上设置巡抚,削弱布政司的权利,也是对大明朝堂内外的一次重新洗牌!


        

皇上是喜欢实干派,但不代表实干派都是好人!各省巡抚不就可能都是实干派!


        

所以这个时候,詹事府出身的官员们,就走到了台前。


        

他们必须或多或少的,在这次大明朝堂的洗牌中,得到利益,乃至得到皇上的信任。


        

这种诉求皇上是乐见其成的!甚至是给了他们机会的!


        

其实这次洗牌,就是大明朝从洪武年开始,几次朝堂大动作时的翻版。


        

当初太祖高皇帝就是抬高东宫詹事府的官员们,制衡淮西官僚集团。更是用他们,填补了李善长胡惟庸等人死后的空缺。


        

只不过这一次的洗牌,相对于洪武年间来说,绝对算得上温和,温水煮青蛙一般的温和。


        

另外皇上让另外一股势力崛起于朝堂之上,也是为了避免新旧之间的争斗。


        

谁是新,李至刚是新!


        

大明朝李至刚这样的官员不是仅有的,而随着新政的深入,能办事的李至刚将处处皆是。即便不是,那些官员们为了上位,也会学着模仿着李至刚。


        

他李至刚现在是势单力薄,可是以后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谁是旧?


        

实干派是好,但实干派一系的官员,掌握巨大的权力太久了!


        

权力,可以润物细无声一般的让人产生变化。


        

在利益面前,变得顽固守旧!



我祖父是朱元璋》是作者:岁月神偷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